您好,歡迎訪問港升鋼鐵有限公司官網!
    img_load
    服務熱線:13556118585

    對甲蟲外骨胳發育階段研究揭示螺旋復合材料的機械性能變化

    瀏覽: 時間:2024-12-29

    具有突出機械性能的天然材料在微/納米級尺度的常見模式表現出來,這種模式在不同生物物種中普遍存在。長期以來,為了再現大自然已經完善過程的東西,其中最吸引人的模式是螺旋狀的圖案,因為這種模式提供了增強的斷裂韌性和抗損傷性可能性。由規則堆疊的纖維層組成的這類圖案的結構(圖1a)是其高適應性的起源:纖維之間的螺距旋轉角度的變化(γ,圖1a)反映了材料的機械響應變化。

    在兩個不同的發育階段,即幼蟲和成蟲階段,檢查了甲蟲的外骨胳(或角質層)及其螺旋基序的發育(圖1b)。在發育階段被調節的表皮層結構,具體為外胚層和內胚層中的纖維組織。在幼蟲階段,外胚層和內胚層是具有不同角度的不同螺旋結構(I型,圖1c)。在成蟲階段,外胚層具有與幼蟲相同的螺旋結構;然而,內胚層結構從螺旋狀態轉變為偽正交結構,該結構由正交排列的纖維交替層組成,這些纖維由薄的螺旋過渡區分開(II型,圖1c)。外骨胳結構中的這些變化是出于對生物學需求的響應而發生的:在幼蟲階段,外胚層可以防止被捕食;在成年甲蟲中,混合螺旋基序符合更復雜的功能,可以平衡保護(底層翅膀)與飛行力學(飛行期間產生撲翼力)之間的關系。

    圖1. a)螺旋結構的示意圖。 b)從蟲卵到成蟲過渡時具有不同動物形態甲蟲的典型生命周期示意圖。 c)示顯示了在幼蟲階段(I型)和成蟲階段(II型)的甲蟲中的外胚層和內胚層的螺旋結構示意圖。

    在單軸拉伸載荷下測試的3D打印合成螺旋結構中再現了相同的圖案功能交織。 這些合成的復合材料機械響應表現出彈性/非彈性和失效,它們所表現出來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層間的螺距角。對應力 - 應變數據的分析表明,通過減小俯仰角,可以增強整體韌性; 此外,較小的俯仰角會導致斷裂形態,并具有更清晰的螺旋形圖案(圖2)。

    圖2.具有不同螺距角的合成螺旋狀復合材料中的斷裂表面的示意圖:a)γ= 15°,b)γ= 60°,c)γ= 90°。對于每個俯仰角的纖維層(左)和分形圖(右)。